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學形式多樣化口腔醫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口腔醫學中如頜面部解剖、疾病病理機制及特點等部分內容是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內容,但由于涉及解剖名詞多、結構復雜、概念抽象、偏理論化等原因,如采用傳統的圖片、畫示意圖、照本宣科等授課法,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習主觀意愿與效率都非常低。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的特點,編制教學課件,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如在講解“面深部解剖”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動畫逐層、逐個向學生展示各解剖層次中的重要組織及其毗鄰關系,從而將復雜的解剖層次清晰、直觀的表現出來;在講解“表情肌”與“咀嚼肌”時,不但運用動畫逐層顯示各塊肌肉,而且將肌肉的收縮與其功能也做出了相匹配的動畫,這種生動鮮活的視覺形象非常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同樣,在講解“平滑面齲的解剖特點”、“齲病四聯因素學說”時,也可采用相同的教學手段,逐層或逐個顯示并講解平滑面齲各層的解剖特點或齲病的各致病因素,這樣的講解逐層遞進、形象鮮明生動,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提高了學習效率。多媒體教學雖然已經非常普及,但也無法完全替代一些傳統的教學手段(如教具運用與形體演示等)。如果設計合理、運用得當,并將傳統教學手段與學生互動相結合,可顯著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安氏分類”的概念時,用硬紙板做成可左右移動的上下后牙列教具,根據不同位置的磨牙關系在教具上標注其屬于幾類安氏關系,在教師講解過程中,讓學生利用教具自己體會安氏分類中磨牙的位置關系;在講解“烤瓷冠橋”基本概念時,用硬紙板分別制作基牙、烤瓷冠、烤瓷橋等教具,讓學生通過教具自己體會這些概念間的關系。形體演示教學也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如教師在講解“顳下頜關節”的解剖特點時,引導學生將雙手放在面側部,通過張閉口運動找到顳下頜關節的位置,并體會其作為左右聯動關節的運動特點,又如讓學生用小指指腹在外耳道前壁感受顳下頜關節的運動,體會顳下頜關節與外耳道毗鄰的解剖關系,進而通過舉臨床實例向學生介紹關節的疾病與外耳疾病鑒別的診斷要點,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因此,在理論授課的基礎上,適當添加教具、形體教學等非語言手段,一方面補充了教學語言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可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習效率。
在講解口腔疾病的治療時,由于操作步驟復雜、概念抽象,學生尚未接觸臨床,因而存在知識點難以理解等問題。學生往往只是在考試前死記硬背,考后大多遺忘,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一問題,在教學中給學生播放臨床治療操作錄像,并分段講解、歸納要點,可顯著提高學生對授課內容的興趣,形成理解性記憶。在講解“間接蓋髓術”、“根管治療術”等操作時,給學生播放臨床錄像,并及時分段總結,使學生學習效率顯著提高。如將瓷貼面修復前后的牙齒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該項治療可達到的臨床效果,對貼面修復操作步驟的學習興趣十足,再對臨床操作錄像進行分段講解,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口腔科學的特點決定了口腔教學中必須不斷強化形象化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模型、教具、錄像、實物等多種手段,引導學生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充分發掘教學素材,提高學生興趣
口腔醫學中的基本概念繁多、抽象,通過類比向學生講解,可顯著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增加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全口義齒固位原理”時,通過將兩個玻璃板用水粘在一起的簡單事例,引導學生體會大氣壓力在全口義齒固位中的作用,并通過請學生自己將粘在黑板上的真空吸盤取下的實例,讓學生自行總結影響全口義齒固位的因素;在講解齲齒的基本特點時,以1個中間腐爛的蘋果為例,讓學生體會齲齒病損色、形、質變化的病理特點。這些事例簡單,易于理解,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又鍛煉了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疾病的臨床表現是口腔醫學生學習的重點,但由于涉及知識點多,死記硬背很容易遺漏要點,如果能以臨床上患者的主訴癥狀為例,引導學生自己歸納臨床表現,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在講解“急性牙髓炎”的臨床表現時,以教師在急診中處理的一位患者的癥狀為例,引導學生自己去歸納急性牙髓炎的典型臨床表現;在講解“頜面部腫脹”時,首先以同學們都非常熟悉的電影橋段中周星馳因吃錯食物面部腫脹的形象,使學生對面部腫脹臨床表現有個整體認識,再進一步借助網絡上網友自拍藥物過敏面部腫脹全過程的圖片,逐段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面部腫脹的臨床表現。由于臨床表現是學生自己歸納出來的,腦海中又有形象的圖片輔助記憶,因此這樣的授課手段較傳統的“講授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
在傳統口腔醫學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宰,學生只是一臺被動的接收機和存儲器,老師偶有提問,也只是為了驗證既定的結論或是為了活躍一下課堂的氣氛,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降低了學習效率。自主性學習是指培養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內容以及使用的學習材料的控制能力的一種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如在講解急性根尖周炎與急性牙髓炎、牙周膿腫等疾病的鑒別診斷時,首先引導學生思考從哪些方面去鑒別,然后讓學生結合每個疾病的具體臨床表現,分組討論并歸納鑒別要點,再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對照檢查自己歸納點的問題;在正畸方案的制定講授中,先將臨床方案設計的整體原則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分組根據具體臨床問題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自己總結出治療方案要點,通過課堂討論,啟發學生通過自我思考解決問題。根據大家的討論內容,由教員總結要點,以此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自主學習教學手段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和機會,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通過過程體驗和感悟,鍛煉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次授課觀摩過程中,筆者體會是靈活實施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把重點放在學生怎樣學上,在調動學生的主觀因素上下工夫,努力讓學生的大腦動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討論-解決問題-總結提高-增長能力”的良性循環。
4總結
總之,口腔醫學課堂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點,同時還要將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將多種教學手段合理安排,巧妙結合,使其互相加強,真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值得進一步的總結和探討。
作者:牛麗娜焦凱沈麗娟陳吉華單位: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