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國的變化

中國的變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國的變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國的變化范文第1篇

每當太陽升起,暖暖的陽光照在臉上,看著操場上飄揚的鮮艷的五星紅旗的時候,一股作為中國人的驕傲油然而生。“中國紅”代表著喜慶,代表著建國之初的鮮血和汗水,也代表華夏兒女拳拳愛國之心。

幾十年前,在天安門廣場,代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在一片歡呼聲中升起,在的宣讀聲中,“中國紅”開始從東方站起。以前我們落后挨打,經濟科技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經過改革開放的這些年,人民生活水平番了好幾番,科技發展更是超越了亞洲的其他國家。中國紅此時遍布全球,中國制造揚名海外。

建國幾十年以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單從通訊上來看,智能手機普及全國,網絡覆蓋率遠超其他國家,現在鄉鎮菜場、集市、賣場等都采用移動支付,大家出行也都是高鐵、飛機,相比以前真的變化太大了。我遙想起小時候的泥巴路,一到下雨天腳沾著厚重的泥巴、鞋子里進水的場景,對比如今到處是柏油路、水泥路、高架天橋的現在,真的感嘆中國的努力。

國慶的時候,在大閱兵的慶典上,我們看到了英姿颯爽的士兵們昂首挺胸的前進著,也看到我們國家研制的武器裝備,也欣賞到了五十六個民族對祖國的獻禮。花車、舞蹈、歡呼、掌聲、揮動的小紅旗以及朋友圈、微博不斷刷屏的信息,讓我們自豪祖國的強大與變化。幾十年前我們還結束戰亂,休養生息。那時候條件艱苦、人才缺乏、資金短缺,軍事力量、經濟能力、科研成果沒有一個拿得出手。

慶幸的是,在黨的領導下,在那些英雄的奮戰下,我們的科技進步了,我們的經濟提升了,我們不再是昔日貧窮落后的中國,雄起的東方紅正在世界各地點亮我們的成果。基建規模世界第一、率先推出5G、高鐵運營世界第一……相信未來,中國未來越來越好,人民越來越幸福,作為華夏兒女的一份子,我們為中華民族的美好的明天努力!

中國的變化范文第2篇

祖國,我為你驕傲五十多年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就在這短短的五十多年里,我們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學技術,經濟文化,真可謂一日千里。如今,改革開放為祖國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我們偉大的祖國以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國的強大,香港和澳門才回到祖國的懷抱;由于祖國強大,全世界水電工程規模最大的長江三峽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國的強大,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得以在北京舉行;由于祖國強大,中國奧運健兒金牌零的突破到雅典奧運會金牌列世界第二;由于祖國強大,“神舟五號”宇宙飛船得以成功發射,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送航天員進入太空的國家,神舟六號成功發射和勝利返回,更是顯示了祖國科技的進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證明了今天祖國的強大和繁榮嗎?祖國,我真為你感到無比驕傲。

中國教育改革也是成功的,中國教育在解放初期的時候,我們的小學入學率才有20%,我們的初中入學率才10%多,大學生才有一萬多人,那是五十多年前。在五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就有這樣天翻地覆的變化,中間還經歷了,66年到78年,這十年當中教育是最大的受災區,特別是在78年改革開放的時候,教育基本上變成了一張白紙,經過短短的二十多年,我們國家的教育現在承載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沒有經驗可循,怎么辦好承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可以說前無古人,我們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時間,中國的教育走到今天,難道還不足以證明中國教育改革得成功嗎。

我做為一名小學生身難道不為有著這樣的自豪!為在這樣的祖國中驕傲嗎?

中國的變化范文第3篇

世界貿易的發展意味著同一件商品的生產和消費可能發生在不同的國家。由於大部分二氧化碳排放都在產品生產過程中釋放,因此,貿易使得一個國家領土內排放的二氧化碳與這個國家實際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并不一致,由此,一些專家特別關心國際貿易影響對於氣候變化公約的可能作用。他們關注從公約附錄I國家向非附錄I國家發生“碳泄漏”(Carbon Leakage)的可能性。“碳泄漏”實際上就是指《京都議定書》的附錄I國家減排可能會引起非附錄I國家排放量的增長,使得全球的減排努力失效。

為了防止“碳泄漏”,發達國家一邊要求發展中國家盡快開始承擔強制性的減排義務,一邊拋出了單邊的政策,通過“邊界碳調整”(Border Car-bon Adjustment)保護本國產業的競爭力,并迫使發展中國家盡快承擔減排義務。

“邊界碳調整”是一項貿易措施,由歐盟、美國以及其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xation for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OECD)國家最先提出,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博弈的產物。這項貿易措施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對來自無實質性溫室氣體減排義務國家的產品加征進口關稅或碳稅(又稱“邊界稅調整”);二是要求這些產品的進口商從國際碳市場或區域性碳市場購買相應的碳排放信用。而這些貿易措施已經從談判議題層面轉向了實踐層面。2009年6月底,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征收進口產品“邊界調節稅”的法案,從2020年起對進口的排放密集型產品征收特別關稅。而2008年11月,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通過新法案,決定將國際航空業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sTrading Scheme)中。上述兩項法案的本質是一致的,都是一種碳排放成本的邊界調節措施,旨在保護本國產業競爭力的同時,又迫使其他國家盡快啟動控制碳排放的制度約束。

盡管對碳稅的邊界調節及歐盟航空碳稅合法性的質疑聲不斷,中國也提出了相應抵制措施,但不可否認的是,經濟全球化為制度全球化帶來了契機,而其相關嘗試正在悄然進行。綠色經濟時代,既有的世界規則正在被打破,新的世界規則正在試行。中國必須主動參與并適應這一趨勢。

二、中國開征碳稅的必然性

(一)緩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減排壓力

近年來,中國的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呈現出一種爆發式的增長,給中國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2009年,中國的碳排放總量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而人均碳排放也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碳排放急劇上升的憂懼已經轉化成為對中國碳減排的現實壓力。再加上發達國家單邊“碳關稅”政策以及“碳排放配額的進口要求”等政策的倒逼影響,中國已不得不采取相應的行動。而在國內開征碳稅被認為是應對“碳關稅”和“碳排放配額”限制的有效措施。因為根據避免國際雙重征稅的原則,對同一商品不能進行二次征稅,因此一旦國內開征碳稅,就可以避免相應的碳關稅或邊界調節稅。而基於庇古稅理論的碳稅和基於科斯產權理論的碳交易機制是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的兩種手段,理論上是等價的,即二者都能消除外部性,因而具有可替代性。

(二)為參與綠色經濟時代世界規則的重新制定積累制度經驗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新的世界性議題,由於全球性以及對全球合作努力的要求,這一議題正挑戰著世界原有的發展格局和發展秩序。不管是美國的邊界調節稅方案還是歐盟的航空碳稅措施,實際上都在試探國際社會對綠色經濟時代新的世界規則的接受程度。雖然當前很多研究都在討論這些措施的合理或合法性問題,但我國目前的主流觀點是認為其不合理,并呼吁我們要在國際氣候談判中爭取自己的權利。誠然,這樣的爭取是必要的,但是也必須看到,在綠色經濟時代,世界秩序重新界定,生產、流通和消費規則的重新制定已經啟動,中國如果不能主動順應這一趨勢,將失去在未來世界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因為這種話語權不僅依賴於各國的經濟實力,而且依賴各國的制度實力以及相關實踐經驗。事實上,由於歐盟率先啟動了碳交易市場,其交易模式和經驗為各國在不同程度上所效仿,因此這種制度的出口已經成為新的趨勢。可以說,歐洲已經憑借其技術、機制的先發優勢強化了其對全球未來綠色發展的話語權,并在一定程度上主導了綠色經濟時代世界規則重新制定的節奏。

(三)以碳稅為起點啟動中國稅制的綠色化改革

從長期來看,節能減排必須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必須使得資源的價格反映其稀缺性和環境成本,因此,通過稅收調節,重構資源和環境價格體系,引導資源的合理利用,是必然的選擇,也是相對根本的方式。事實上,優化國民稅收結構或構建綠色稅收體系,是國外發達國家常用的一種手段。綠稅改革又稱為環境稅改革,其基本思想是將稅收負擔從傳統向勞動力和資本征稅逐步轉移到向污染和自然資源的使用征稅。從而使稅收負擔從社會所期望的“好東西”,如就業、收入和投資,轉移到社會所不期望的“壞東西”,如污染、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等。因此,環境稅具有“雙重紅利”效應。具體來說,就是在增加環境稅的同時降低其他稅種稅率,使環境稅既實現了生態保護的目標,又矯正了勞動力與資本課稅的扭曲,產生“雙重紅利”,并趨向於“稅收中性”。

綠稅改革代表了環境政策和公共財政改革的一項重要發展。從我國當前面臨的環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來看,缺乏根本性的稅收激勵機制的干預,從源頭上控制資源和環境的濫用,我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只能是空中樓閣。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國稅制的綠色化也是我國未來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稅收結構的綠化是一個漫長的、不斷優化的過程,需要緩慢而審慎地推進,因此,其啟動宜早不宜遲。以碳稅的引人為切入點,逐步推進我國的稅制的綠色化改革,將是一條可行的路徑。而從世界其他國家碳稅的實施經驗來看,碳稅的推進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給經濟和社會主體一定的緩沖、調整和認可的時間,因此,有必要盡早啟動相關實踐。

(四)以碳稅促進發展方式的轉型

發展方式的轉型在我國已講了很多年,但至今未能實現。究其原因,是激勵機制未能理順,而財稅體制是最為根本的激勵機制。因此,啟動以碳稅為起點的中國稅制的綠色化改革有助於促進我國的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的轉型。

碳稅作為環境稅的一種,從其作用機理來看,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引導和調節經濟行為。一是直接作用,即通過征稅導致的價格上升,刺激經濟活動中的節能行為、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能源產品的替代以及生產與消費結構的變化,進而有效地調節經濟行為主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是間接作用,用碳稅收入對環境進行投資,引起投資與消費模式轉變,進而增強直接作用,這樣能形成兩方面效應的良性互動。因此,碳稅不僅有助於集約型發展,也有助於生產和消費結構轉向環境友好的方向。而碳稅帶來的“雙重紅利”效應也更符合以人力資本替代自然資本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因此,對發展方式的轉型具有重要助推作用。

三、發達國家的碳稅發展經驗

(一)國際環境稅改革歷程

最早的環境稅費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雖然庇古很早就提出了利用稅收政策來促進外部性內部化,但是直到20世紀70年代環境公害事件頻頻爆發,“污染者付費”原則才開始受到重視。而早期的“污染者付費’’主要通過行政管制系統來推進,如使用者付費等制度,一方面難以預防未知的環境危害,另一方面管制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因而80年代起,歐盟國家的環境管理政策制定者開始轉向基於市場的經濟激勵型政策。

與此同時,所得稅的扭曲效應和20世紀八九十年代工商業不景氣帶來的失業使得人們逐漸對綠色稅收可能帶來的“雙重紅利”產生興趣,并期望在從向勞動征稅轉而向污染和資源使用征稅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環境質量改善的“環境紅利”,同時能夠獲得“就業紅利”。

20世紀80年達國家開始實行減稅政策,緩解稅收扭曲作用。但為了保證公共支出水平穩定,在降低所得稅的同時,開始引入環境稅作為補充。因此,自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經濟激勵型的環境稅費,到90年代綠色稅收改革進程的加快,環境稅費越來越成為綠色稅收改革的主要內容。而環境稅費的納稅范圍包括能源、固體廢物、污水、農藥、化肥、S02、CO2等各個方面。

(二)發達國家碳稅發展經驗

碳稅最先在北歐國家實施,芬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實施碳稅的國家,於1990年開征碳稅,此后,瑞典、挪威、丹麥、德國、荷蘭、英國等國開始征碳稅。

第一,從歐洲國家的經驗來看,碳稅往往不是獨立征收的,而是與能源稅乃至其他稅種交織在一起,形成了能源一碳稅系統。第二,碳稅的稅率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不斷調整變化的。從各國的經驗來看,大部分國家碳稅稅率的設定是隨時間由低到高呈上升趨勢,即在起步階段,稅率較低,以保證社會的接受度,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稅收中性的保障,可以不斷提高碳稅的稅率以提升碳稅的引導和調節作用。第三,對於不同的征稅對象,碳稅的稅率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差別表現在三方面:對不同類型的燃料實行差別稅率;對不同使用部門的差別化對待;對不同用途的燃料征收不同的稅率。第四,為保持產業競爭力,存在大量的稅收優惠情況。由於碳稅對於工業、特別是能源碳密集型工業的沖擊最大,因此,為了保障本國相關產業的競爭力,各國都規定了相應的減免稅措施。第五,堅持稅收中性。稅收中性原則是歐盟國家普遍采用的碳稅政策原則,由於碳稅導致的價格上漲,經濟主體不可避免會受到一些不利的影響。實施碳稅的國家在新增碳稅的同時,往往選擇降低消費者收入稅、企業社會保障稅等與勞動相關的稅收,在保障環境目標的同時促進就業。另一種保持稅收中性的方式是直接將稅收收入投入到替代能源、替代技術的開發項目或者對低收入家庭進行直接補貼。

總的來說,歐洲碳稅的發展伴隨著環境稅的改革而生,并與能源稅相互協調,其發展經歷了一個相對漫長的不斷調適的過程,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以碳稅為代表的環境稅改革基本上保持了稅收中性,減少了對勞動的征稅。而從現有的研究結果來看,實施碳稅的丹麥、德國、芬蘭、瑞典等國家也出現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普遍降低,實現了碳稅的環境目標。

四、關於我國開征碳稅的建議

(一)從我國稅制綠色化改革的戰略高度設計碳稅

雖然碳稅的征收有助於緩解我國面臨的國際碳減排壓力,但是開征碳稅不能從被動應對國際壓力的角度考察,而必須站在我國稅制綠色化改革的戰略高度來設計。這意味著碳稅本身不是目的,理順稅收的激勵機制才是問題的核心。因此,有必要梳理當前我國各類與環境相關的稅費,并將其納入碳稅開征乃至綠稅改革的整體框架,以避免激勵機制的扭曲或沖突。另一方面,從國外的經驗來看,能源一碳稅的系統性和協同性也需要在整體的環境稅框架內協調。

(二)漸進推進,兼顧原則性和靈活性

碳稅的開征,稅收的綠色化改革,是一個長期的利益協調過程,因此需要漸進推進。這一方面是為了有效協調各方利益,提高社會和公眾對環境稅的接受度,另一方面也是為企業的其他戰略選擇或轉變,如尋找替代技術或能源,轉變生產結構或產業重心的轉移等等,提供足夠的時間。

與此同時,碳稅的開征需要兼顧原則性和靈活性。所謂原則性,體現在碳稅在引導和激勵技術和產業轉型上的潛在價值。好的激勵,潛在的激勵。所謂靈活性則體現在差別稅率、稅收優惠、通過協議減免稅等政策上,以保障其可操作性。更簡單地說,就是原則上對於所有經濟主體的能源碳排放消費行為征稅,且排放越多,稅負越重,從而體現碳稅引導外部成本內部化的本質。但是這一點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因此需要靈活機制來協調,靈活機制則是在考慮征稅成本、產業競爭力保護等因素的情況下,采取差別稅率、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或者對於某些經濟主體給予一段時間的稅收豁免期等,以保障碳稅的執行。

中國的變化范文第4篇

【關鍵詞】中國畫 繪畫材料 演變 促進

中國的繪畫歷史源遠流長,派流繁多,是世界繪畫之林一棵參天大樹。繪畫材料是藝術創作的物質基礎,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繪畫理念的表達要依靠物質基礎的承載。我們應清楚地了解每種繪畫材料的特質,才能更好地運用它,使它表達創作者的情感。

繪畫材料的演變是形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不同時期的材料特點對這一時期的繪畫技巧和風格有重要影響。繪畫以形色為根本,而形色的表現要借助于繪畫材料。

一、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最典型的文物就是半坡的陶盆畫《人面魚紋》,從其筆痕來看,繪畫工具可能是硬羽毛之類的東西,顏料主要也是來源于天然的有色土或者石料調和動物血、植物的汁水。

彩陶紋飾一般為幾何紋飾和象形紋飾,即點、條、圓、三角形等簡單的幾何圖形或自然界中的太陽、月亮、花瓣等圖案。彩陶裝飾繪畫中色彩的運用除了與當時的顏色制造有關,也體現了原始時期人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的色彩觀,主要以紅、黑、白為主。彩陶繪畫中質樸的材質與礦物色獨特的粗獷的繪畫風格對后世形成了一定的影響。

二、先秦時期

這一時期的繪畫材料得到一定的發展,其中主要為人造墨的出現。墨,這一繪畫材料在西周得到了獨立發展。燒煙取墨成為最早的制墨方法,當然也是中國制墨的最基本方法。繪畫的工具中也開始出現了毛筆,并且在這一時期得到廣泛應用。

紡織技術的發展,使得先秦時期繪畫材料增加了紡織品,如麻葛布、帛等。

在繪畫顏料上,先秦也有所進步,除卻之前的天然石,還增加了朱紅、灰綠、黃、藍、白等漆色。漆器工藝也在這一時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這一時期的繪畫材料決定了這一時期的繪畫種類主要是壁畫、帛畫和青銅裝飾畫。

三、秦漢時期

西漢時出現造紙術,東漢時期得到蔡倫的改進,使得紙進入千家萬戶。紙代替了帛,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簡便的書寫材料。

秦漢時期的制墨業也在逐步發展,當時的制墨作坊數量和規模都大大增加。據秦漢時期的史料記載,這一時期墨已經成為官方的主要書寫、繪畫材料。墨的形制從以手攥成不規則的“墨丸”到墨模的發明,墨的形制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墨模的使用,不僅提高了墨的質量,也為墨在日后發展成為收藏品提供了基礎。

制筆業在秦漢規范了基本形制,得到很大進步。

秦漢時期的繪畫種類,最突出的為壁畫。究其原因是豐富的制作畫底的材料以及發達的技術。典型的代表是長沙馬王堆一號墓的壁畫。

四、魏晉南北朝時期

紡織品業在這一時期進一步得到發展,可以制造質量較高的絹、素等,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的摹本都是絹本。因為絹、素質量的提高,作為繪畫的畫底,使得作者能夠進行筆法描繪,代表作為顧愷之的“高古游絲描”。還有單純以線勾畫的繪畫――白畫出現,后來其因為獨特的審美價值而獨立發展成為一門繪畫種類。

雖然造紙業一直在發展,但是史料記載,紙真正廣泛用于繪畫,是在魏晉時期。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紙底繪畫是新吐魯番出土的東晉時期的紙底設色畫《地主生活圖》。

這一時期的繪畫材料使得石窟壁畫大量興起。

五、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是一個紙、絹并行的時期。這一時期楮皮紙的優點是紙質潔白、紙底綿軟,很是適合繪畫,受到書畫者的追捧。在唐代,紙還分為生紙和熟紙。熟紙是經過加工的紙,更加適于作畫,所以在正式的作畫中,書畫者通常采用熟紙。紙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繪畫的發展,同時對世界繪畫也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隋唐時期發達的紡織業創造的優良的絹,也為繪畫提供了大量良好的介質。這一時期的絹大多細,符合隋唐時期繪畫技巧講究的工細。但是精細的絹多為達官顯貴使用,普通家庭也只是使用較粗的絹。

隋唐時期繪畫顏色大多厚重純凈,石色的大量使用以及草色顏料和金屬色也普遍使用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隋唐時期書法盛行,與之相應的,毛筆的制作更加完備,為了適應繪畫技法,在短鋒筆之后出現了長鋒筆。

這一時期的繪畫種類主要是從東晉開始的山水畫,它在唐代得到進一步發展。王維開創了水墨渲淡的先河,被認為是南宗之祖。

六、五代兩宋時期

因為皮紙技術的革新以及皮紙本身良好的特性,使得這一時期皮紙廣泛應用于書畫。皮紙受墨性好,紙質潔白,平滑,繪畫運筆流暢。典型的上好皮紙如南唐澄心堂紙,被蔡襄譽為紙中第一品。

制筆業持續發展,在這一時期,宣州制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區。這一地區產生的“無心散卓筆”,完美地適應了宋代水墨畫。

“廷墨”是宋代的第一名墨,其特點是墨中含有多種藥物,墨氣香氣四溢,墨色純潤,墨質堅挺。

這一時期的繪畫材料決定了這時期的繪畫種類以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為主。

七、元代時期

這一時期出現了文人畫,即文人墨客隨手作畫。因為文人身邊最常見的為紙,所以他們習慣用紙作畫,紙底繪畫開始盛行。

這一時期的毛筆也得到很大發展,以湖州制筆業為代表。因為文人畫追求繪畫的書寫性和繪畫中筆法的寫意性,由此要求毛筆軟硬適中,彈性適宜,儲水量大,長鋒羊毫筆這一適宜繪畫的毛筆得以改進。

順應文人畫,這一時期的繪畫種類主要是山水畫以及四君子題材的花鳥畫。

八、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紙更加廣泛運用于繪畫,隨著造紙術的進步,紙質更加優質。除卻紙,絹依然在繪畫中使用,但是主要是供給宮廷。

明清時期墨的種類有松煙墨、油煙墨和漆煙墨。

這一時期主要以水墨為主,水墨大寫意繪畫出現在世人眼前。紙的普遍應用以及畫論的盛行,明清文人畫以及水墨畫達到鼎盛時期。

結語

在中國文化的滋養下,繪畫材料的演變影響推動著中國畫的發展,不同時期的繪畫材料體現了這一時期的發展狀況,不論是何種繪畫材料,體現的都是中國文化的特色與內涵,我們要把握好每種繪畫材料,用它們演繹出最精彩的中國畫。

(注:本文為2014年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研究成果,課題名稱:架上――綜合材料繪畫研究。課題編號:12542105)

參考文獻:

[1]白靜.中國傳統繪畫材料對中國畫風格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12.

中國的變化范文第5篇

2007中國企業500強日前在武漢落下帷幕。由于沒有黑馬的出現,今年的500強企業在榜單上沒有出現意外驚喜。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以營業超過1萬億的業績連續三年位居榜首。前十名的其他企業也仍是石油、電力、通信、銀行、保險這些老面孔。研讀這份500強的名單,不難發現的是從企業所在區域、規模、行業、所有制等方面存在著新的特點和變化。

整體規模上:500強門檻在提高

近幾年,我國大企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整體規模增長迅速,這使今年500強評選入圍的門檻又邁向新臺階。數據表明,繼在2002-2004年,入圍門檻每年的提高幅度是5億元;2004年-2006年,入圍門檻每年的提高幅度約為15億元之后,此次評選,諸城外貿有限公司以72.16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在2007中國企業500強的第500位,與上年度第500位杭州汽輪動力集團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7元億相比,2007年中國企業500強的入圍門檻提高了11.5億元。

從整體規模看,2007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為17.49萬億元,與2002中國企業500強相比,營業收入增長了1.86倍,年均增長23.4%。2007中國企業500強資產總額達51.98萬億元,與2002中國企業500強相比,資產總額增長了0.998倍,幾乎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4.8%。

行業變化上:產業分布仍然偏重

此次評選出的500強企業涵蓋了55個行業,這與上一年度變化不大。制造行業以280家占據半壁江山,服務業企業145家,其它類型的企業有75家,分別占500強企業總數的56%、29%、15%。黑色冶金及延壓加工業、建筑業與煤炭采掘及采選業三大行業仍是入圍企業數量最多的三大行業,分別有62家、35家、23家,但比2006中國企業500強減少8家、1家和2家。

備受關注的銀行方面,較上年增加了4家,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三家銀行進入中國企業500強中的前十強。其他行業方面,入圍企業數超過10家的行業共11個,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業20家,較上年增加6家;汽車及零配件制造業18家,較上年增加1家;家用電器及零配件制造業16家,較上年減少3家;電力電氣機械設備器材及線纜制造業14家,較上年增加5家;通訊設備及其他電子設備元器件制造業14家,較上年增加1家;鐵路運輸及輔助服務業14家,較上年減少2家;商業零售業11家,較上年減少2家。

所有制結構上:國企占主導地位

在2007中國企業500強中,所有制結構的變化不大,國有經濟繼續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數據表明,2007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共有349家,占全部企業總數的69.8%;民營企業及私營控股的只有89家,較上年增加了2家。進入500強前100名的民營企業只有國美電器、華為技術、蘇寧電器、江蘇沙鋼、美的集團、上海復星等6家企業,進入前200名的民營企業也不過13家。在營業收入上,2007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為17.49萬億元,占2006年GDP的比例高達87%。

地區分布上:中部地區迅速崛起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一些交通方便、信息和金融服務業發達的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將逐步成為主要的企業管理控制中心以及大公司、大銀行的總部所在地。名單顯示,2007中國500強企業的地區分布基本上與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相一致。500強企業主要集中在東部、中部、東北地區入圍企業增長較快,西部地區放入圍企業減少。

據了解,2007中國企業500強中,只有沒有企業入圍。東部地區入圍360家,占企業總數的72%,比上年減少8家;中部地區入圍70家,占企業總數的14%,比上年增加15家;東北地區入圍36家,占企業總數的7.2%,比上年增加12家;西部地區入圍34家,占企業總數的11%,比上年減少19家。

有關專家表示,從入圍企業反映出的區域經濟增長情況來看,入圍企業絕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占據比例與沿海比相對較少。此次中部企業入圍70家,意味著中部崛起勢不可擋。經濟學家認為,中部曾是貧瘠的洼地,但如今這洼地成了價值洼地、成長高地,這種變化是歷史性的。

首次設置能耗指標

此屆評選的一大亮點是首次設置了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指標(即企業萬元工業產值所消耗的能源量),以反映企業節能降耗取得的成效。據中國企業聯合會負責人介紹,2007中國企業500強有232家企業報送了能耗數據,這些企業2006年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為1.084噸標煤,比上年1.165噸標煤降低了6.99%;有85家企業的能耗下降超過10%,但也有40家能耗水平上升。中國企業聯合會有關人士認為,這些數據表明我國大企業節能降耗工作取得相當時展,并對企業改革、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起到了有力的帶動作用。

離世界500強還有多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在线中文字幕 | 热久久国产 |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成人av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 | 日韩有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日韩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a在线免费观看 | 热久久久 | 亚洲尤物 | 国产精品一区二 | 91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 午夜久久| 久久精品久久久精品美女 | 欧美 日韩 国产 在线 |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 97久久人国产精品婷婷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超碰在线网站 | 黄色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99久色 | 日韩在线免费电影 | 伊人久久亚洲 | 国产精品久久久av |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 久久精选视频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欧美天天搞 | 久久嫩草 | 国产精品99久久 | 欧美视频a | 精品久久久av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