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三個代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當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候,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政治多極化的加速發展,世界上出現了對黨的政治合法性置疑的聲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十六大報告中被重點提出而后寫入黨章成為黨的指導思想。本文試圖從“三個代表”的內涵及政治合法性的內在要求層面,通過理性思考與實踐實證的方法來說明實踐“三個代表”就是實踐黨的政治合法性。
關鍵詞:“三個代表”政治合法性
AnInterpretationoftheThoughtofThreeRepresentson
theviewpointofruleLegitimacyofCPCinChina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globalizationandtheadventofinformationtimes,politicalmultipolarizationhasoccurred.TherulelegitimacyofCPCinchinahasbeenchallenged.TheoreticalandpracticalmethodareusedinordertotestifyimplementationoftheThoughtofThreeRepresentsinanall-roundwayistherightwaytostrengthentherulelegitimacyofCPCinchina.
Keywords:ThreeRepresents,PoliticalLegitimacy
科學系統地回答了為什么和怎么樣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這個歷史性重大課題。全黨特別是黨的各級干部必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要把“三個代表”作為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的根本標準,學習好,貫徹好。
第一、要科學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黨的“七大”確立了思想的指導地位,“十五大”確立了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偉大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的里程碑。它涵括了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歷史的繼承性,二是時代的新要求。在歷史繼承性方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聯系黨成立以來的全部歷史經驗,總結我們黨帶領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這種歷史繼承性充分表明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一脈相承。在時代新要求方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歷史過程中的創新成果。同志說:“堅持與時俱進,就一定要看到《共產黨宣言》發表一百五十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充分估計這些變化對我們黨執政提出的嚴峻挑戰和嶄新課題。”這“四個一定”實際上講的是“三個重大變化”對我們黨和國家的新要求。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三個代表”回應了“三個重大變化”的嚴峻挑戰。在當代中國,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就是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實踐。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是黨和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是我們黨對執政規律認識的總結,也是我們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論上更加成熟的重要標志。
第二、要深刻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價值。堅持以創新精神對待創新理論,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這是同志的一貫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黨和人民的新實踐,已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觀點,構建了新的理論形態,建立了相對完備的理論體系。例如:在黨的性質問題上,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同時要對黨的先進性進行具體的歷史的考察的思想;在執政興國問題上,提出了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的思想;在歷史階段問題上,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又提出了要緊緊抓住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的思想;在民主政治建設問題上,提出了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的思想等等。同任何科學理論一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個開放的、發展的,為進一步實現理論創新提供科學世界觀、方法論和廣闊思維空間的理論體系。我們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實際問題進行理性思考,既給予科學性和創造性的理論闡述,又給予規律性和方向性的指導,使人們從理性上提升對重大實際問題的認識,得出正確的結論,用以指導新的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它不僅已經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政治綱領,并且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第三、要充分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群眾基礎。同志指出:“貫徹‘三個代表’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這就科學闡述了中國發展進程中黨和人民的基本關系。我們要清楚地看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在尊重群眾創造性的基礎上豐富創新理論,以豐富的創新理論武裝群眾頭腦的過程。但是,創新理論被群眾所掌握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要求“共產黨員首先是黨的干部,要學習和掌握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和方法。”而充分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群眾基礎,則要求我們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把“三個代表”要求落實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各項具體工作中去,用發展來推動社會進步,實現人民富裕。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就是要使我們黨運用自己掌握的權力,制定和實施正確的綱領、方針和政策,組織各方面的力量推進發展,實現發展。歸根到底,這是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潮流和遵循發展規律的重大基本問題。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代表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真正把群眾呼聲當作第一信息,把群眾需要當作第一抉擇,把群眾滿意當作第一標準,不斷地直面和解決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各種新問題,切實把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二是要向人民群眾學習,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主導力量和生力軍,在他們中間蘊涵著勃勃的生機和活力。同馬克思主義理論一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自于群眾、來自于實踐。這個重要思想的不斷發展,同樣離不開不斷發展的實踐,離不開人民群眾。在發展的實踐中發展創新的理論,以發展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的發展,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人民群眾偉大實踐統一論的真諦之所在。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價值和深刻內涵已逐漸被人們所認知。因為這一重要思想既立足于現實又放眼于未來,既激發人們建設小康社會的熱情,又引導人們超越片面的物質功利追求而注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從而科學地將小康社會這一具有現實可能性的理想與共產主義這一更具超越性的價值信仰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深入挖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價值,不僅能夠加深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意義的認識,而且能夠為重塑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
一
當代中國正處于一個重要的社會轉型期,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劇烈的震蕩和變化,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部分人的共同價值信仰有所弱化。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有人認為,現代化的必然后果之一,就是信仰下降為純粹的私人事務,共同的價值信仰正在失去其存在的必要和可能,現代社會已進入了一個“后信仰時代”或“無信仰時代”,因此,無需為共同信仰的弱化而憂心。實際上,共同價值信仰的存在之所以是必要的,其最基本的理由就是,信仰不僅僅是個人的一種純粹的精神寄托,它往往關涉社會成員的根本利益,并成為社會凝聚力的源泉。在我國,共同理想始終是我們團結奮斗的精神動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是馬克思主義信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因而在新的歷史時期,構建共同理想,重中之重的任務就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
不同于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變革了人們的信仰方式和內涵,這是人類精神家園的當代性重建。它注重通過科學方式來理解、認識信仰,并通過科學的途徑來塑造信仰,從而突破了傳統理性主義的藩籬。它把信仰歸結為共產主義理想,又把這一理想歸結為歷史的邏輯、生活的邏輯和人的發展邏輯,因而達到了理想與現實的統一。它有兩個顯著特點,第一,它作為共同的理想是每個革命者把握實際、凝聚人心、開創未來的精神動力源,并成為黨的共同行動的重要依據。鄧小平指出:“列寧之所以是一個真正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就在于他不是從書本里,而是從實際、邏輯、哲學思想、共產主義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在一個落后的國家干成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2頁)這里所揭示的一個重要思想是,共產主義理想、邏輯和哲學之所以能夠同實際緊密相聯,就在于它是革命者把握實際的眼界和方法。這種理想不是脫離現實的觀念,而是存在于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中;不是空洞的口號、僵死的條文,而是活生生的歷史過程,是生活本身的邏輯,是歷史發展規律的集中體現。從這個角度說,我們通常講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概括起來其實就是“共產主義理想”。第二,它作為個人信仰是每個革命者超越自我、奠定生命的不朽價值的終極依托。正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的創造性轉換,“人民”成為每個共產黨員心中的“上帝”,“為人民服務”成為個人有限生命獲取無限價值的現實途徑,“艱苦奮斗、不驕不躁”則成為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內在素質和政治本色。“兩個務必”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的要求,也是每個黨員干部生命價值追求的需要。
理想之所以為理想就在于其沒有完全實現,因此就具有某些未知、不確定的性質。空想社會主義之所以陷入空想,就在于其誤認為可以從每個具體細節上把握理想和未來。圣西門的“實業體系”、傅立葉的“協作制度”和羅伯特•歐文的“合作公社”為人們設計了未來社會的模型。馬克思主義則認為只能把握理想社會的基本特征,而其具體細節、形態是不知因而也不能去預設的。“我們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學上的預見,但未來的事情具體如何發展,應該由未來的實踐去回答”,“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對遙遠的未來作具體的設想和描繪。”(:《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1頁)
共產主義理想是一個歷史的展開過程,因而是終極性和階段性的有機統一。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首次將共產主義劃分為低級階段(即社會主義階段)和高級階段(即成熟的共產主義),并明確指出工人階級政黨的首要任務是為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而奮斗。列寧首先提出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問題,隨后努力探索了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可能性。作為中國這樣一個革命前政治、經濟、文化極其落后的國家,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道路顯然更為漫長。過去,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比較膚淺、簡單。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認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一百年左右時間,我們總體上看還屬于社會主義的不合格、不發達階段,一切要從這一實際出發。則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整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很長歷史過程中的初始階段。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將來條件具備時,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會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同上,第42頁)這就把中國社會現今和以后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更高的發展階段;三是與全世界一道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從而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辯證統一關系的認識,也體現了我們黨是“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們邁向成熟、發達社會主義并進而實現共產主義的堅實基礎,因而也是共產主義理想的現實形式。說到底,共產黨人之所以永不自滿、艱苦奮斗,就因為心中裝著共產主義大目標,理想的階段性將被理想的終極性所不斷突破。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周年之際,在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時刻,中央有關部門聯合召開這個理論研討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交流學習、宣傳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會,推動全黨更好地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希望大家緊緊圍繞會議的主題,密切聯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密切聯系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總結經驗,交流心得,努力把研討會開成一個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推動學習、深入貫徹的會議。
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十六大提出的一個戰略舉措,也是近年來全黨全國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活動的繼續和深化。**年2月,同志明確提出“三個代表”要求。從那時以來,學習貫徹活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年2月到年6月。“三個代表”要求的提出在黨內外、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全黨全國以極大的熱情開展學習研究,對這一重要思想的認識不斷深化。第二階段是從*年7月到*年11月。同志代表黨中央在慶祝建黨8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系統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基本內容,全黨全國深入學習貫徹,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第三階段是從十六大到現在。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學習貫徹的根本要求和工作部署。十六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圍繞主題、把握靈魂、狠抓落實,形成了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的熱潮,取得了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的明顯成效。現在,這一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黨的建設起到了有力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意愿,體現了當今世界和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強大力量,是全黨全國人民在新世紀新階段繼續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把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引向深入。這就是黨中央提出在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我們要通過興起學習貫徹新高潮,切實使廣大黨員和干部在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歷史地位的認識上達到新的高度,在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終做到“三個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同心同德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下面,我想結合自己的認識講四個問題,同大家一起研究討論。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理論聯系實際,忠實實踐“三個代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快推進農村改策開展步伐;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自己分管工作三個代表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貫徹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是保持黨支部的先進性,本質在執政為民,只有切實增強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的自覺性,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開創性開拓馬克思理論中國化的新境界,始終把發展的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化,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新局面,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效實現作為最重要的事情來抓,以改革的精神解決好自己存在的不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問題,使我們每個黨員領導干部才能堅定的走在時代的前列,經受住各種風險的考險,最終也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學習“三個代表”理論,主是學習全面建設小康的理論,這是我們每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理論課,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強調了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重要性,對這個問題我們深有體會,我們城效辦事處位于昌吉市城效人流信息流、物流較快、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因此在我們部分黨員、干部中就產生了“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只求過得去,不求過程硬,得過切過”的落后思想、觀念,所以我們要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對照自己的思想進行教育,把那些不合時宜的舊思想,舊觀念毫不留情地拋棄掉,具體材料請詳見:
一、理論聯系實際,忠實實踐“三個代表”
貫徹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是保持黨支部的先進性,本質在執政為民,只有切實增強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的自覺性,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開創性開拓馬克思理論中國化的新境界,始終把發展的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化,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新局面,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效實現作為最重要的事情來抓,以改革的精神解決好自己存在的不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問題,使我們每個黨員領導干部才能堅定的走在時代的前列,經受住各種風險的考險,最終也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結合我們城效的實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是要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按照州黨八屆六次全委會精神,加快我市發展的要求,建立在田中、田在城中的旅游觀光農業。二是以結構調整為主體,大力發展城效型的特色農業。三是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扶優扶強,推進戶業化進程,真正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產業人發展模式。四是采取措施,因地制宜,離土不離鄉,內部消化和對處輸相結合的原則,不斷拓寬勞動力轉移渠道作好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工作。
二、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快推進農村改策開展步伐
學習“三個代表”理論,主是學習全面建設小康的理論,這是我們每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理論課,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強調了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重要性,對這個問題我們深有體會,我們城效辦事處位于昌吉市城效人流信息流、物流較快、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因此在我們部分黨員、干部中就產生了“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只求過得去,不求過程硬,得過切過”的落后思想、觀念,所以我們要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對照自己的思想進行教育,把那些不合時宜的舊思想,舊觀念毫不留情地拋棄掉,切實弄懂“三個代表”的精神內涵,真正用“三個代表”指導我們的工作牢固我們的觀念,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理念,開拓創新的觀念,尊重科學,按照客觀規律辦車觀念,狠抓落實的觀念和加快區域開放融合發展,堅持以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辦事,努力做到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